开云体育官网-广东华南虎受伤将士齐聚庆祝胜利

admin 英超 2024-07-28 44 0

  

  7月5日,三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齐聚南京,参加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举办的2015纪念77抗战78周年老兵重聚活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无数生灵涂炭,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凄风苦雨的岁月,顽强奋起的抗击,世界人民谱写了开云体育官网一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可歌可泣的交响乐章。

  作为二战主战场之一,中国军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在抗战中无私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长存于历史长河之中。今天是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纪念日。广东华南虎受伤将士齐聚庆祝胜利我们选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隆重推出《“红色印记”—— —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重回革命战地,对话抗战老兵,搜寻幸存者档案,讲述胜利记忆,正视历史,不忘和平……

  

  1937年,日军在中国长城上

  

  1937年,日军在上海斜塘桥附近对通行的中国人搜身

  八年国殇涅槃——中国靠全民之战击败凶悍日本法西斯

  中国惯用“抗战”、“抗日”指代70多年前这个国家抵御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在中国的字典中,“抗”意喻斗争、抵制,拒绝被支配、奴役,自古有悲壮正义之意。

  从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北平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八年时间,3500多万中国人伤亡,一个尚未真正踏上现代化进程的落后国家,硬是歼灭150多万高度军事化的日本部队,以积贫积弱之国力战胜了凶悍的日本法西斯。

  早在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了“抗日救国”。当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不久,中国两大政党—— —共产党和国民党结束敌对状态,为民族存亡合作抗日。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一周年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以“论持久战”为核心思想的著名演讲,指出中国能够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几个条件,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广东华南虎受伤将士齐聚庆祝胜利;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毛泽东说。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感召下,从延安到重庆,从东北松花江到西南边陲山岭,从农民到商贾,从国内学生到归国华侨……,当时的中国涌动着不可遏止的抗日热情。而在整个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

  “身着中式对襟褂的中国女人右手拽着双拳紧握的小男孩,受伤的左臂打着绷带,女人和孩子身后是一位扛着枪的八路军战士,三人目光坚毅地往前走”—— —这幅由美国人绘制的宣传画创作于1944年,是当时中国人全民抗战的生动写照。

  “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党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日本第一军参谋朝枝繁春这样回忆广东华南虎受伤将士齐聚庆祝胜利他在著名战役百团大战中看到的情景。

  面对日寇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中国老百姓再也不是被孙中山悲斥为“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真正实现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日本侵略者占中国的地,杀中国的人,屠中国的城市,对准整个中华民族而来。使这个民族第一次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地域之隔、没有统治与被统治之嫌,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金一南撰文指出。

  这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旅居海外的800多万华侨全力支援祖国,不少华侨和台湾同胞回到祖国投身抗战,还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人士,他们以各种形式投入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中。

  其中,在由苏联空军、美国飞虎队,以及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等国反法西斯战士组成的“国际部队”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 — “日本八路”,这是一支先后由1000多名日本战俘组成的“觉醒联盟”,他们加入到中国抗战的阵营,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它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日本投降那天,在保护了2.3万犹太难民的“东方诺亚方舟”上海,一段犹太难民营隔离外墙上,被庆祝胜利的人们画上了中、美、英、俄四国国旗。

  这印证了美国牛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的评价:“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的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

  

  日军随军记者1939年10月拍摄的佐濑航空部队轰炸延安图

  

  影片《七七事变》剧照,中国军队反击

  景德镇抗战史记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凝聚的浴血奋战、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战争的硝烟散去,悲壮的历史却有着史诗般的回响。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的反法西斯斗争,了解景德镇的抗日战争历史,让我们牢记胜利的来之不易。

广东华南虎受伤将士齐聚庆祝胜利

  1912年,7月1日,景德镇发生兵变,荡扫银 行、税署及富户。

  1916年,袁世凯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来景德镇烧造“洪宪”御用瓷器。

  1919年,6月9日,全镇数百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抵制日货”等口号。

  1925年,6月初,“五卅惨案”消息传来,景德镇各界组成“沪案后援会”,全镇工人和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会后募捐抚恤烈士家属,通电声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未完待续)(晚报记者漆婷整理)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图为侵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二郎(右)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递投降书。

广东华南虎受伤将士齐聚庆祝胜利

  

  日军侵华老兵91岁的本多立太郎跪在卢沟桥上谢罪

  揭秘抗日影片《七七事变》的创作故事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又值一年“七七”时,记者采访了反映这段历史事件的影片《七七事变》的主创人员,听他们讲述了影片背后的精彩故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因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引发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电影《七七事变》曾获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是中国抗战题材影片的代表作之一。该片导演是李前宽、肖桂云夫妇。

  “1994年选定拍《七七事变 》时,是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李前宽说。

  李前宽告诉记者,在写《七七事变》的分镜头时正值6月,天气非常炎热,“工作时赤膊上阵,汗水也打湿了稿纸”。据他回忆,自己一边写分镜头,脑海中一边想象出画面来。

  “最后一个镜头是29军战士退出卢沟桥,百姓相送,显示出悲怆的画面。我情不自禁地在旁边写下‘壮哉卢沟桥,壮哉29军的战士们,壮哉中华民族铁血儿女们’这句话,眼泪也夺眶而出。在拍摄影片时,这句话也成为了结尾的字幕。”影片的灵魂是塑造鲜活的历史人物,从而带领观众进入电影的情境。拍摄《七七事变》前,主创团队在抗日纪念馆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多名抗日将领后裔都来到了现场。

  “一些还健在的29军将士也闻讯赶来。

  我们非常激动,深受鼓舞,这股劲儿也贯穿整个拍摄始终。”肖桂云感慨说。

  肖桂云说,该片非常注重细节上的处理,例如每个将士牺牲时的样子和环境都有所不同。

  “如赵登禹牺牲时,我们让他靠在石狮子上,一朵乌云在他后面,寓意’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后面的石狮子也象征着中国人民的觉醒;佟麟阁在一片向日葵地里面倒下,这种残酷的现实、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与大地的美好、英雄人物的作为相辅相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前宽、肖桂云表示,电影是一种造型意识很强的艺术形式,以这种形式来展演历史,既是电影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更是中华儿女为民族精神的喝彩与传承。

  

  中国远征军老兵宁西珍

  中国远征军老兵 :我不是英雄 ,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

  70年之后,沧桑岁月已刻上他的脸庞。

  94岁的宁西珍回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多岁时的样子。那是他一生中最艰苦但又最光荣的时光,他随中国远征军赴印度、缅甸参加对日作战,几经战火,九死一生,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2日,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这位参加过日军芷江受降和南京受降的抗战老兵面对记者,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宁西珍的人生记忆,被几个时间节点勾勒得逐渐清晰。

  1940年,因山西老家被日军占领,强烈的爱国热忱让宁西珍报考已迁往成都的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十八期工兵科的学生。1943年毕业前,报国心切的他甚至组织了18名同学准备奔赴沦陷区打游击。一番波折之后,宁西珍被分配至中国远征军,从昆明乘飞机经“驼峰航线”来到退守至印度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22师65团,成为一名情报官。

  前线纷飞的战火和战局的艰辛超出了宁西珍的想象。“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步枪都是打一发退一发的,与敌人相差很多。”在1943年末反攻缅北的太洛战役中,宁西珍需要突破日军的封锁线,独自将作战地图送到已转移至敌后的本方部队。短短几公里的原始森林内险象环生,不时枪声大作,他从白天一直走到翌日清晨,直至将地图送达,成功切断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最终,太洛战役获得全胜,中国军队歼灭日军800多人,收缴十余辆军用卡车。战役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甚至不相信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能取得这样的大捷,亲临战场清点人数后深表佩服……此后,宁西珍先后参加了瓦鲁班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卡马英战役等。强渡伊洛瓦底江战役是宁西珍在缅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当时已任排长的宁西珍和战友在船头架起机枪,行至江心时遭到敌人袭击,多名战友受伤溺亡。

  宁西珍至今清晰地记得,从缅甸归来后,1945年8月自己在湘西战场听闻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时的情形。“大家一起唱啊、跳啊。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此后,宁西珍又先后随部队赴芷江和南京,承担日军芷江受降仪式和南京受降仪式的外围警戒任务,见证了抗战胜利最荣耀的一刻。

  枪林弹雨走过的人生,让宁西珍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今的他,身体佝偻,听力不佳,但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当有慕名者前来拜访时,他总会穿着整齐,在胸前挂上各地志愿者送上的抗战英雄纪念章,以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但每每谈起在战场上的经历,他也总是神情凝重。他说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今天的和平是当年无数人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今后永远不要有战争。”

评论